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转作风的总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手抓发展改革工作,一手抓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根据要求,将一年来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发展改革工作
2015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认真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切实履行发展改革职能,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扎实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在充分吸收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成果、“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各区各部门规划思路初步成果基础上,不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积极与市委《建议》起草组及各区、各部门对接,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明确发展定位、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走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形成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送审稿)》。同步推进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区级规划编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2015年度和2016年度《武汉市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计划》,全面启动了47项专项规划、5项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区规划编制工作也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同步开展。目前,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区级规划都已形成初稿,并全面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区级规划的衔接工作。
加强“十三五”项目策划。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围绕新产业、新项目、新空间、新功能,重点规划一批对全市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3455项,估算总投资78539亿元。为锚固武汉铁路枢纽地位,及时组织对《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进行修改,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临空、临港、道路、轨道等专项规划编制及相关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武西客专武汉直通线和新建汉阳站选址已经基本列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建设规划。第三轮轨道近期建设规划顺利获批,建设总规模173.5公里,总投资1148.9亿元,是国内同类城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线路数量最多、新增规模最大的规划。
加快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武汉市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组织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密集制定地方配套政策性文件,组织编制了《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方案》,制定了《围绕产业链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武汉“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撑。
积极推进国家级新区申报。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承载区,委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开展武汉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战略研究,组织编制了《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经省政府审定已上报国务院。
做好各领域顶层设计及课题研究。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结合我市十三五民生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的内容,形成了《织密民生保障网,推进幸福武汉建设》研究报告。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武汉市人口发展研究报告》、《关于武汉市人口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拟订《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组织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可行性研究,起草了《武汉市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报告》。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成立市投资委员会,通过“1+3”的工作架构,即市投委会+基础设施投资工作小组(市城建委)+工业投资工作小组(市经信委)+现代服务业投资工作小组(市发改委),以及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例会、工业重大项目会和“十企”座谈(协调)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统筹协调全市和各区(开发区、功能区)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组织三次“十企”座谈会,先后邀请27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就企业反映的90个建议或问题进行责任分解、督办落实,确保件件有回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多渠道筹措资金。紧密跟踪国家、省发改委有关中央投资的政策信息,2015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6亿元。积极抢抓国家稳增长、扩投资的重大政策机遇,组织全市各区、各平台公司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申报专项建设基金,截止目前,我市共争取四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86个项目,获批资金额度163.2亿元,占全省的34%,极大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有力的促进了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其中,武汉天河机场三期获得国开行15亿元资金支持,是全省单体项目资金支持最大项目之一。
积极推进企业债券的发行与申报,2015年全市企业债获批发行额度创历史新高,达103亿元,其中武汉地铁超长债33亿元、可续期债35亿元,武汉国资公司创投债7亿元,省科投14亿元、硚口国资公司14亿元。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运作良好,截止目前,各引导基金已筹集落实资金28.58亿元,参股设立子基金44只,子基金规模达58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76个,累计投资金额16.33亿元。
引导服务业集聚升级发展。通过举办武汉国际时装周活动,搭建时尚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汉派服装企业接轨国际、提升设计水平、重塑品牌,推进武汉服装产业由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着力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和品牌,在15个重点行业评选出了首批152家服务业领军企业(机构),加快培育我市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领军企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对获批国家、省、市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指导园区打造牌特色化发展。强化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启动实施黄鹤英才(现代服务)专项计划,在6大领域每年评定50名专业人才,并通过集中培训、服务业论坛、参观学习等方式为领军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家级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编制完成了《武汉国家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基金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推广生物基材料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生物基材料应用示范城市称号及3600万专项资金支持;烽火通信、武汉科前等28个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专项资金计划,光迅科技等8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电子信息和产业振兴、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生物基材料等国家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积极推动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基金规范运作和扩大发展。制定了《专项引导基金实施办法》等一揽子规则,专项引导基金理事会累计决策通过了8支子基金,总规模11.3亿元,实现专项引导基金财政资金放大5.5倍。其中,已有四支子基金设立并开展投资运作, 2015年投资项目24个,投资总额1亿元。
推动现代都市农业提档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速,12个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质粮油、特色水产、优质蔬菜、规模畜禽等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苗种繁育基地提升设施能力、畜禽养殖小区改善环境,全市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80%以上,“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推进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水利配套、大中型灌区建设、农村排灌港渠整治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三)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开放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对今年承担的40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29项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任务和15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逐项制定改革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2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我委编制的《武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搭建了独立运行的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部门、行业信用信息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认真研究产业准入和产业监管制度改革,制定完成了《关于促进我市市场中介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市公务用车改革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已上报省政府。
深入推进投融资政策研究,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武汉市2015年本)》(武政[2015]37号),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研究出台《武汉市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武发改规[2015]2号),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核准行为,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积极推广特许经营,将《武汉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列入市政府法制办2015年立法计划,研究起草了《武汉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送审稿)》报市政府审定。
稳步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制度,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制定我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天然气阶梯价格,明确新能源汽车充电价格,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调研和测算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完成武汉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进一步完善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功能,开展城市矿产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全市再生资源进场交易,建立了覆盖全市2800个再生资源回收点的信息网络,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已拥有普通会员137家,累计交易额1.53亿元。深入推进碳减排交易体制机制创新,全市能耗6万吨标煤的企业进入了碳减排交易所交易,交易保持活跃,碳减排的价格发现机制逐步显现。积极推进两型项目实施,围绕构建两型制度体系、两型产业体系、两型生态体系、低碳城市体系、两型示范推广体系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两型改革试验。2015年获批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两型专项项目5个,争取资金4700万元。协调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生态城规划编制对接,开展生态城建设调研,目前已完成全部专题研究内容并形成了总体规划方案。
有序开展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拟定了《2015年武汉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要点》(武政办[2015]76号),组织开展《武汉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推进两区行政管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一体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汉阳城乡统筹示范区,黄陂区武湖街、江夏区五里界街、蔡甸区奓山街省市“四化同步”示范区,新洲区凤凰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等示范区建设正在积极开展。
积极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建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发展长效机制。率先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基本建立省会城市“决策—协调—执行”合作框架。从《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到《合肥纲要》,一年一个台阶,逐步深化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建立了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制度,今年6月在武汉召开了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第一次会议,依托武汉市发改委成立城市合作秘书处,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引领作用得到体现。积极推进多领域合作,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医保一卡通等重点合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发行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积极推进公交一卡通,建立科技项目异地评审机制,启动建立交通领域专家库。
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快推进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积极争取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武汉,推动在京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达成合作意向。目前,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全国配售电总部即将落户武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分别与我市签约,拟在汉各自设立总体规模为1100亿元的“交通建设产业基金”和“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成功获批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圆满完成与欧盟城市的合作交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参加了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成功举办C40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以及C40年度专题研讨会,金口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在第21届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获得C40城市奖,成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施长汉江干堤、重要连江支堤险工险段、重点民堤民垸整险加固以及“两江四岸”江滩防洪及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防洪安保能力,展现了滨江滨水城市特色。启动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完善老区保障体系。积极支持市急救中心和市疾控中心迁建等一批卫生项目,为武汉成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良好支撑。加大小学标准化建设、中小学配套建设的指导及协调服务力度,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成功获批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
切实加强收费管理。认真落实教育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公办学校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全市公办学校收费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进一步理顺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全市公办幼儿园收费定价机制已基本建立;放开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收费定价权限,变事前监管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督促民办学校落实收费公示制度,确保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改革平稳实施。
不断强化能源资源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中石油、中石化的支持,优先保障我市天然气供应。创新天然气保障工作模式,以购买液化天然气、页岩气及动用储气库等多种手段,保障市场平稳供应。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动态,做好市场监测预警和科学调度工作,确保成品油供应安全。全力做好集中供热工作的协调工作,维护集中供热市场持续稳定。
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管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积极开展粮油收购工作,加强全市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和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建设,完成2个危仓粮库改造。开展粮食库存清查和春、夏、冬三季粮食安全普查,确保了全市“四无”(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粮仓达标率100%。及时修订《武汉市粮食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保障措施。加强军供网点建设,改善供应环境,确保军粮供应满意率和质量合格率100%。
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科学谋划新一轮支援帮扶规划,制定了武汉市2014-2020年支援三峡库区计划资金方案,2015年支持来凤等五县一区援扶资金(含物资)近1亿元,支援重点项目25个。援疆工作稳步推进。组织编制了“十三五”武汉市对口援疆规划,会同博乐市建立了“十三五”援疆备选项目库。及时做好博乐市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及附属工程援助资金的拨付工作,确保了“十二五”我市对口援助资金3000万元全部落实到位。及时协调解决援疆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惠及3000多户的博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工。协调推进马彩试点及马产业工作,深化鄂疆两地合作。认真开展对口支援“双层全覆盖”,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口支援格局,累计到位援助资金4581万元。
二、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一岗双责,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全委以廉洁清明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中心组专题学习、参加市委干部轮训、开好发改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委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发展改革工作的调研文章。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特别是谋划重大战略、编制重要规划、推进重大改革、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均经过委党组会或主任办公会讨论研究,做到决策前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决策中反复酝酿,充分沟通,决策后坚持“回头看”,及时跟踪决策效果,有效推动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合力。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五专一改”即专题调研、专题党课、专题研学、专题交流、专题生活会、整改落实等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认真抓早、抓细、抓小、抓实,效果显著。及时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读《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制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和“践行为民宗旨、情系基层群众”宣传专栏,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录像,并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基层,扎实调研,主动为民办实事,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18名领导干部走访调研72个基层单位(户),与基层单位共商发展规划、共谋解难办法,与困难户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贴近服务受好评。
狠抓整改落实。对照问题,逐个进行自查自纠,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通过班子成员相互谈心、普通干部对领导班子提意见等方式开展整改落实,并有针对性地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做到每项整改措施有部门专人负责,长期任务做到持之以恒,短期任务立即整改迅速落实,增强紧迫感,实效性。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分管处室及分管委属单位,认真履职,主动担责,要求相关职能处室和下属单位切实做好职能工作,确保系统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履职不力而产生不良影响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追责。
(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
精心部署,强化责任机制。及时制定《市发改委反腐倡廉工作要点》、《市发改委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和《武汉市发改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方案》,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具体细化到各处室,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加强警示教育,组织机关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全市警示教育展览,以发生在身边的腐败典型案例来警示、教育干部,达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推行干部“廉政约谈”制度,针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抓早、抓小,通过“约谈”的方式敲警钟、亮红灯,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干部安全成长、廉洁干事。针对节假日等关节时点,利用委局域网、视频宣传栏和手机信息等宣传途径,在春节、五一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节点及时下发《关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重要节假日期间发生违纪行为的通知》等通知,提醒全委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十一禁令的内容。
细化措施,强化制度约束。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十一条禁令”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发改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市发改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意见》,从切实改进调查研究、认真落实“三短一简”、厉行勤俭节约和加强督促检查四个方面,引导全委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出台了一系列改进作风,加强机关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修改完善了《市发改委机关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公务接待、会议开支和出国等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强了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印发了《关于加强机关车辆管理的通知》、《委机关车辆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等规定,车辆管理进一步规范。结合机构改革和减政放权,启动机关内部运行和对外审批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将委领导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情况列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将各处室执行情况列入委目标责任制考核,把督促各处室、单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十一条禁令”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坚持问题为导向,从抓小事、抓细节、抓深入、抓检查入手。针对市纪委第一巡查组提出的94个涉嫌问题的线索,分类别、按处室逐一进行了调查取证,对调查核实的突出问题责任人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的方式进行问责追责,并提出处理意见,带动机关作风根本转变。
(三)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责任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党建目标。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及时安排部署机关党建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中期有督查、年终有考核,部署不漏项、责任不脱节。及时制发机关党建工作要点,修订完善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工作制度,制定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市管局级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等各类工作实施方案,做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结合、双促进、双发展”。
抓思想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马哲军教授,向委系统240余名党员干部宣讲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参加专题辅导报告、名家讲坛和机关大讲堂等学习活动,集中收看国家发改委视频报告会和“青年读书讲坛”。在委机关组织开展选树“我身边的先进典型”活动等,强化了理论武装,营造了干事、创新、争优的良好氛围。
抓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架构。针对机构改革后人员合并调整变化的情况,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及时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和直属机关纪委,完成了支部换届选举,坚持实行由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兼任书记的“一岗双责”制度,为机关党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抓作风建设,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按照严明纪律、严明作风的新要求,组织开展“守纪律、懂规矩、作表率”主题宣传教育,学习焦裕禄等先进事迹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和反腐展览,旁听法院庭审、通报查处案例和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知识测试,重要节日发布温馨提示等,引导机关党员干部 “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同时,认真落实18位市管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处室协办责任,全年共争取投入各类资金80余万元。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伸出援手,扶贫济困”为主题,组织开展 “扶贫济困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捐款23350元,棉被、衣物136件(套),慰问帮扶贫困户。
抓文明建设,着力营造机关和谐氛围。按照“党建工作为主体、文明创建为载体、业务成效为标的”的理念,坚持把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作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进职能融合、工作结合、力量整合。针对机关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的现实状况,利用局域网、道德讲堂、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举办机关道德讲堂6期, 148名党员干部参加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继续与江岸区一元街三阳路社区、新洲区潘塘街青山村结对共建,先后组织开展“一张纸献爱心”、“扶贫济困慈善一日捐”等活动,真心真情服务基层群众;组织慰问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老红军和委内困难党员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向心力。
抓群团组织,增强机关党建整体活力。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依照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调整成立了直属机关工会、经审会,共青团、妇工委正按程序得到充实加强。机关各群团组织紧紧围绕 “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团结协作、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有效发挥了凝智聚力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
切实履行依法行政。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认真开展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理工作,编制完成了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事项由118项调整为38项。组织协调市、区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事项清理,核定市级投资联合审批事项清单99项,确定全省网上联合审批事项64项。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全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起,被行政复议案件6起,行政诉讼案件11起。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组工网、人事网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突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依法治国、职业道德教育、“三严三实”教育,先后组织全委220余人次参加理论学习和考试,总学时累计达13200小时。加强机关干部的专业培训,教育培训力度,全年累计选派14名干部脱产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认真做好干部挂职锻炼工作,选派20名干部挂职锻炼,增强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历,为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规范管理,对上级部门和市领导的批示及重点工作,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强化责任抓好督办。全年3150余件事事有回告,件件抓落实,未出现延误失误的现象。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15年“三公经费”开支同比下降32%。强化服务,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办文办会、打字文印、信访稳定、保密档案、窗口审批、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事情,无论大小,做到随叫随到,确保机构改革后机关三个片区有序运转。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在新的一年里,全委干部职工要振奋精神,埋头苦干,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力争更上一层楼。一是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当好市委、市政府战略谋划的总参谋。要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出发,围绕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战略,着眼全局,谋划长远。二是继续强化改革创新,当好全市改革创新的总设计。要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发,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三是继续强化项目支撑,当好投资项目安排的总管家。要用项目落实规划战略,用项目推动投资,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和引领。